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勐麻門戶,茶馬古街” -中國普洱茶第一街 - 曉街是什么意思,其實他的意思是非常簡單的,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勐麻門戶,茶馬古街” -中國普洱茶第一街 - 曉街相關的一些知識,我們一起來學習下吧!
(資料圖片)
燕子飛過勐麻槽,勐麻好在瞧一瞧
曉街鄉位于云縣東部,距縣城25公里,是大勐麻土司經云州、大理到西藏,經景東到昆明重要的普洱茶集散地,同時也是中原來的“官馬大道”抵達大勐麻巡檢司的第一站,素有“勐麻槽子之窗口” (意思:茶馬古鎮的門戶) 、“勐麻門戶,茶馬古街”(意思:茶馬古鎮門戶上的普洱茶貿易古街道)的美稱;是滇藏、滇緬、滇越、滇印茶馬古道上重要的普洱茶貿易之地。
勐麻門戶,茶馬古街
人文景觀:
民國時期街尾保留有大勐麻土司建的分管衙門,街頭“圣諭壇”內塑著劉關張像,街口有 “柵子門”,工藝極高,精妙絕倫。清末民初,仍有茶房、大寨、涌寶、云城、茂蘭、巍山、南澗、祥云、景東等地大馬幫到此貿易。1952年后,街面上建起銀行、供銷社、郵政代辦、信用社等全民集體服務行業,1957年后,愛華至曉街,曉街至茶房、涌寶公路相繼修通,一派欣欣向榮。
大緬樹(圖片來自網絡)
曉街三岔河村后有一棵大緬樹,是該村阮、馬二氏組織大馬幫趕著騾馬馱著普洱茶到緬甸阿瓦山做生意,賣了普洱茶購回緬樹苗種的,一姓一棵,為表兩姓友誼常青合種在一起。現已是根深葉茂合為一體。此樹每年只有一方落葉,東南西北四年輪通一次。所以,此樹就顯得四季常青。共和國成立前,附近林深常有豺狼毒蛇出沒,樹根有洞,曾見有大蛇出入,人們怕大蛇傷害人畜,用石磨盤壓住洞口,磨盤至今還在。作為大勐麻傣族土司屬地的小勐麻街,村民至今還保留著大勐麻傣族土司的部分傳統,如每年二月初八到大樹根祭獻,并把大樹叫做“籠樹”(“籠”傣語里樹林、神樹的意思)。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在云縣城關設立布朗族阿氏的大候州巡檢司,此時的大勐麻茶區屬于布朗族居住。這期間,大勐麻傣族俸鍵與大候的傣族分開,成為一派,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傣族俸偶擔任大候長官司的時候,俸鍵也在這期間來到大勐麻寨開辟后成為土司,傳到第四代俸恭,于明朝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俸恭隨官軍征討耿馬有功,賜授功牌,二十五年(1597年)從征大候,擒獲謀殺印官的俸學,以此功勞,獲得中原王朝冊封成為土巡檢,直至清末1892年的時候土司大印才核銷。至清末1892年土司大印核銷時,曉街一直屬于云州大勐麻巡檢司,民國元年(1912年),屬云縣東區,后多經輾轉設曉街鄉,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
《云縣志》
大勐麻茶區盛產普洱茶,卻不產鹽巴,客商到這里馱起茶葉賣到大理、景東、景谷、思茅,買回來一擔擔當地生活必需品的食鹽,大勐麻轄區普洱茶貿易興盛昌隆,從大勐麻茶區馱過去的茶葉,造就思茅地區成為古時候普洱茶的匯集地,成就下關沱茶的聲名遠傳,奠定著大勐麻茶區在普洱茶界的江湖地位。
大勐麻茶區普洱茶
大馬幫馱著食鹽來到大勐麻茶區,各地來曉街進行普洱茶生意的人常常擠滿小勐麻寨的街道,做生意的人太多便顯得街道又小又擠,故稱為小街,因屬于大勐麻土司管轄,古時候的人們又稱為勐麻小街,史書上記載為“小勐麻街”。曉街普洱茶貿易繁榮,破曉時分,天剛開始發亮就已經有茶商在這里進行著普洱茶貿易,便取其諧音改為曉街,因其在云城東部,又有“東方破曉”之意。曉街歷史悠久、普洱茶貿易繁榮,是大勐麻茶區里名副其實的中國普洱茶第一街。
聲明:本文節選自云南省地方史志研究愛好者黃丕峰先生歷時十七載,搜集整理后編撰而成的“茶馬古鎮,魅力勐麻”,僅用于佐證臨滄茶區自古以來在中國普洱茶界中的重要地位,轉載使用請注明出處,如圖文來源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其取得聯系及時跟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