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金麟,1973年出生于紅河州建水縣。現為第三屆云南省工藝美術大師、云南省陶瓷工藝大師,建水“仁燁堂”陶藝坊主創,工藝美術師,紅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水紫陶)代表性傳承人。
2004年,云南普洱茶風靡全國的時候,金麟為了尋找適合與普洱茶配套貯存茶葉的陶罐多次前往建水碗窯村訂購紫陶茶罐。在此期間,金麟萌生了自己親手制作陶器茶具的念頭。其后,金麟與人合作創辦了制陶坊,并親手做起了紫陶。從裝飾、刻填,到打磨等每一道制陶工藝他都會親自動手嘗試。
幾年來,金麟對陶泥的配方、裝飾的調整、刻填方法的創新,以及新器型的設計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通過不斷地實踐摸索,作坊首創的亞光陶工藝成為了建水制陶工藝發展史上的一個突破,并把建水陶泥從傳統濾網的180目提高到350目。在裝飾方面,他追求簡潔雅致的裝飾手法,刻填也使用多次填泥的方法,燒制出的陶器有很強的層次感和立體感。他不用傳統的砂石轉盤打磨,而采用尼龍砂輪片軟磨打磨,新制的亞光陶色澤特別細膩,造型精致,溫潤如玉,讓人愛不釋手,成為把玩收藏的藝術品。金麟還研究建水的一些老陶花瓶、煙斗、提梁壺等,他發現凡是年代久遠的陶器上大部分都會呈現斑駁的古銅色,加上時光的消磨,器皿上會附著像油煙灰塵的物質,于是他嘗試用存放時間比較長的老泥,采用新的燒窯方法燒制器皿,亞光打磨以后壺身自然呈現斑駁的古銅色,放在手里把玩一段時間后很像老陶,這又成為了一種新的表現手法,深受紫陶愛好者青睞。
2011年,金麟離開了原來的公司自己創業,開始了屬于自己的紫陶夢想,自主設計了一批新的紫陶工藝品,把雕塑工藝與建水紫陶結合在一起,保留紫陶的傳統工藝,把較難燒制成型的手工雕塑結合在紫陶上。他制作的“明樂壺”既保留了建水紫陶的傳統刻填裝飾,又把竹段葉子合理地配置在壺身上,其很強的實用功能和溫潤飽滿的藝術美感,成為了建水陶愛好者的新寵。
多年來,金麟的紫陶作品獲得了很多獎項。2011年,他的作品《明樂壺》獲云南省工藝美術第五屆“工美杯”優秀獎;2012年,作品《建水陶塤套件》獲云南省工藝美術第六屆“工美杯”銀獎;2013年,作品《松梅老樁壺》獲云南省工藝美術第七屆“工美杯”銀獎。金麟不僅被評為云南省陶瓷工藝大師,還被評為紅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水紫陶)代表性傳承人,譜寫了陶藝生涯的輝煌篇章。